中国老龄化情况公布 黄奇帆支新招:建立老年人房产“倒按揭” 死后归公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证券时报、界面新闻、财经杂志等】
11月6日,前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出席一场主题“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的论坛上表示,建议“建立老年人房产倒按揭体系,老人去世后房地产归公”,此言论在网上引发热议。

建立老年人房产“倒按揭”体系 去世时房地产归公
据媒体证券时报和界面新闻报道,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主题论坛11月6日在上海举行。多名业内专家就银发经济发展提出真知灼见。黄奇帆建议,建立老年人房产倒按揭体系。
黄奇帆表示,中国人为拥有一套产权住房辛苦工作几十年,到老了手中基本上都有一套以上自有房产资源。这些资源除了老了把房产传给自己的小孩以外,如果小孩因为各种原因不在的话,这个房产最后归谁呢?实际上用一个倒按揭系统,我死的时候房产归公,我没死的时候这个房产价值倒按揭的方式每个月付给我一笔几千块的保障基金,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何通过倒按揭系统为自己有生之年获得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一定数额的现金收入,从而拓展和增加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资金供给。建立一个符合老年人需求又具有可持续性房产倒按揭体系,既能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又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既能增加老人养老金的来源,还能对现行的养老模式形成有效补充,可以说是一举几得。为确保老年人房产倒按揭业务的合规性与安全性,要强化立法规范,完善监管体系;金融产品设计要考虑贷款额度、利率结构、还款方式及遗产处理;运营管理要强化风控措施,提升业务透明度,并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黄奇帆还建议,设立银发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银发产业提供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和融资支持,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设立或支持此类基金,可以视为对银发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同时,基金比较注重社会责任投资,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提供普惠养老服务等领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黄奇帆说。
针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情况,黄奇帆表示,当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30%以上、年青人群体数量大幅减少时,整个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每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和资金会双增,但交纳养老金的人数和资金会双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为此,黄奇帆强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制度,完善拓宽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和投资渠道,增加养老、医疗保险理财的收入比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对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资金、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老年人口数据:19个省份中度老龄化 东北最“老”
中国未来几年的老年人口具体会增长多快,达到多大规模?据媒体财经杂志采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等人口学家获悉,“十五五”时期是中国由中度老龄化急速向重度老龄化过渡的关键窗口期,这极有可能是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最快的五年。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2025年-2030年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将从3.2亿人增长至3.9亿人,年均净增加1309万人,年均增长率加速至3.7%,老龄化率将从22.8%增至27.7%,届时或将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与此同时,60岁-69岁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从1.7亿人增至2.1亿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将维持在57%左右。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机遇。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要看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蕴藏着的独特发展机遇,未来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据公开消息,国家统计局近期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全国31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其占比情况。数据显示,有19个省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度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中国统计年鉴2025》未公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情况,但通过梳理各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有20个省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了20%,这些省份与前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的19个省份基本重合——仅甘肃稍有不同,该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93.07万人,占总人口的20.0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35.05万人,占比13.63%。《中国统计年鉴2025》显示,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是辽宁,当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9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9%——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最轻的是西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万,占当地总人口的6.29%。
整体来看,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亿,占总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均达到历史新高。此外,《中国统计年鉴2025》披露,2024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同样达到历史最高,为22.8%,这意味着,大约每4.35名劳动年龄人口,要养1名老年人。
《中国统计年鉴2025》详细显示,辽宁、上海、吉林、黑龙江、重庆、江苏、天津、四川、山东、湖南、北京、河北、湖北、内蒙古、山西、浙江、陕西、安徽、河南19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分别是21.90%、20.25%、19.41%、19.41%、18.86%、18.77%、18.56%、18.44%、17.73%、16.68%、16.47%、16.45%、16.12%、16.03%、15.78%、15.71%、15.68%、15.68%、15.03%。

2024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各省份占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情况
东北三省是老年化程度颇高的地区,其中辽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21.90%,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吉林和黑龙江的占比均为19.41%,位列中度老龄化省份的第3位和第4位。
《中国统计年鉴2025》显示,2024年老年人口抚养比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辽宁(32.09%)、上海(28.83%)、重庆(27.88%)、江苏(27.52%)、吉林(27.47%)、四川(27.29%)、山东(27.08%)、黑龙江(26.88%)、天津(26.79%)、湖北(25.28%)。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老龄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中国统计年鉴2025》披露,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小的五个省份是西藏(6.29%)、新疆(8.86%)、广东(10.18%)、青海(10.57%)、宁夏(10.64%)。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江西、甘肃三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已超过13%,已非常接近中度老龄化阶段,分别是:13.97%、13.88%、13.63%。
通过媒体梳理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2024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的有20个省份,排名前十的是上海(37.6%)、辽宁(31.2%)、吉林(28.28%)、浙江(27.36%)、黑龙江(27.3%)、天津(25.88%)、江苏(25.5%)、重庆(25.11%)、山东(24.62%)、内蒙古(23.9%)。

2024年各地60岁及以上人口人数与占比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过去的30多年间持续加深。《中国统计年鉴2025》统计了1982年、1987年,以及1990年至2024年共计3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比,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从1982年的4991万人上升至2024年的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4.9%上升至15.6%,老年抚养比则从1982年的8.0%上升至2024年的22.8%。数据显示,过去37年间,中国的老龄人口除了少数年份出现起伏,整体上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